在历经两个月后再次对战日本队,中国队的心境与战情皆有巨大变化。两个月前的0-7失利,加上之后的三连败,曾一度使主帅伊万科维奇面临下课危机。然而,中国队在印尼和巴林的比赛中成功取得连胜,为接下来的比赛带来了信心。
在厦门的这场对决,尽管主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球员与教练均怀有不再遭受惨败的决心。赛前的氛围已然不同,伊万科维奇不再低调,他表示任何结果皆有可能,心态已与两个月前完全不同。
由于伤病及主力球员的流失,中国队在客场战巴林时已损失多名主力。因此,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双前锋全缺,仅剩韦世豪一人担当进攻重任。中场亦无李源一等大将,伤病更波及后卫线左路。
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队只能从低位打起,试图通过力量与对抗为队伍制造压力。但与以往不同,长传为主的策略已难奏效。尽管队员表示要打身后,但这一想法过于简单。由韦世豪、林良铭和曹永竞组成的进攻组几无配合地面的能力。他们能依赖的更多是边线球的机会。
与前两场对印尼和巴林的比赛相比,中国队以往的推进与进攻效率都大幅度降低。想缓解后场的压力也变得更为困难。即便张玉宁和拜合拉木仍在阵中,他们的效率也难以达到预期的高度。失去了他们,中国队的考虑更加复杂。
上半场的中国队在运动战中的防守表现尚可,但日本队的战术素养高出一筹。他们在短时间内就展现出了30米高度的横向地面转移,甚至通过这种方式制造了VAR回看的危险。中国队在防守压力下显得有些吃力。
此后,日本队通过定位球进攻打进了第一球,而中国队在体能尚可时还能形成一定的周旋能力。但随着比赛的深入,无球的体能消耗逐渐累积,许多事情变得难以做到。
第二个丢球再次通过定位球失分,但伊万科维奇从之前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对自己的战术和球员之间的契合程度有了信心。下半场,中国队发力明显,投入进攻的人手和力度都有所增加。
谢文能成为本场比赛的第一功臣,他用单兵能力为中国队打出了一条关键的进攻通道。他的前插成功吸引了防守注意力,为林良铭创造了射门的机会。
日本队的战术布置相当大胆,采用了343结构,不设专门的翼卫球员。这导致他们在攻守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然而,没有球队能常态性地捕捉到他们的防守问题,包括中国队。
尽管如此,中国队在信心提升的同时仍需正视自身的问题。如伊万科维奇的442菱形中场在边路存在明显空当。下半场日本队的进攻更具针对性,最终以1-3告终。
但中国队的表现已有所改进。从某种角度看,这才是面对日本队时应有的表现。我们当然会输给对手,但我们的球员并非毫无能力进行反制和进攻。所以这个结果被视为正常差距的体现。
尽管这支中国队没有归化球员,但他们通过选择合适的战术和球员、换人和调整弥补了自身短板,尽量维持了场上的强度和能力。四场比赛下来,这是中国队的最大收获。
对于伊万科维奇来说,这个岁数还能在战术能力上取得进步也是值得庆幸的。这场比赛只是第二回合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去挑战和超越自己。
总的来说,尽管三场比赛只收获了微弱的进步,但这为中国队在接下来的附加赛甚至更大的舞台中争取到了更多可能性。球队与教练组需继续总结、找寻关键因素、以提升比赛中的强度与稳定性为首要任务确保能在小组赛中打出好的成绩而不仅仅是梦想附加赛的胜利而是要将其变为现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