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足球之夜》节目发布消息,指出中国足球的管理方式可能迎来重大变革。这一变革主要围绕重新启动久违的职业联盟建设工作展开。虽然具体细节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一个全新的国内职业联赛管理机构挂牌成立的准备工作已经悄然展开。
据报道,原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已受邀加入中足联筹备组,参与全新职业联赛管理机构的筹备工作。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足球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早在2015年3月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就明确提出了对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和运营模式的改革要求,以及改进完善足球竞赛体系和职业联赛体制的目标。其中,特别提到了调整组建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职业联赛理事会,以负责组织和管理职业联赛。
然而,职业联赛管理机构的成立之路并不平坦。尽管中足联筹备工作会议在2021年7月5日已在上海举行,且舆论曾预测其正式挂牌和运转进入倒计时阶段,但因疫情、贪腐丑闻等复杂因素的干扰,这一进程被多次搁置。如今,随着中超联赛逐渐重回正轨,改革的事宜再次被提上日程。
当前,中国足球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联赛赛程安排不够科学合理。像山东、申花、海港这样的俱乐部,需要应对联赛、足协杯、亚冠和国家队比赛的多重任务,导致球员们频繁参赛、大面积受伤。这不仅影响了国家队的表现,也使得一些关键比赛的球员状态堪忧。因此,如果中足联能够成功成立并有效运作,将有助于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此外,中足联的成立也可能推动中超跨年制的改革。目前,中超联赛坚持的自然年制度已经与亚洲其他联赛的赛制不符。例如,日本的J联赛和韩国的K联赛已经采用了跨年度赛制,甚至东南亚的越南和泰国联赛也已跟进。中超若继续坚持自然年制度,将难以与亚洲其他联赛接轨。
与此同时,降薪问题也在近期被频繁提及。根据过去的财务规定,外援的单赛季个人薪酬不得超过税前300万欧元,本土一线球员年薪不超过税前500万元人民币。尽管这些规定在2023年底到期,但有消息称足协仍在执行这些过期的规定。对于降薪一事,社会各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国足成绩不佳,顶薪球员不应享受高薪酬;但也有人担忧降薪会导致球员生活困难,甚至影响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降薪对于中超俱乐部而言,不仅影响球队的外援选择和实力,还可能影响到联赛的整体水平和国家队的实力。外援的水平和投入与联赛的竞争力息息相关,而国家队的实力又依赖于整个联赛的水平和球员的竞技状态。因此,如何平衡降薪与联赛发展、国家队建设之间的关系,将是足球改革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足球正处在改革的十字路口。无论未来走向如何,都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足球能够迎来更加健康、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